性能測試的目的:
為了驗證系統是否達到使用者提出的性能指標,同時發現系統中存在的性能瓶頸,起到優化系統的目的。
性能測試指標的來源:
用戶對各項指標提出的明確需求;如果使用者沒有提出性能指標則根據使用者需求、測試設計人員的經驗來設計各項測試指標。(需求+經驗)
主要的性能指標:
伺服器的各項指標(CPU、記憶體佔用率等)、後台資料庫的各項指標、網路流量、回應時間。
BUG觀點:
1、性能測試就像人在無風情況下跑步(正常情況下的性能指標);
2、壓力測試就像人在微風中跑步(在正常的基礎上加大多少百分比壓力的性能指標);
3、負載測試就像人在強風中跑步(不斷加壓,直到系統崩潰)。
HTTP觀點:
1、 負載測試是正常情況下持續的加壓;
2、 壓力測試是直接加壓達到一個極限值。
大家統一的觀點:
性能測試、壓力測試、負載測試密不可分,可統稱為性能測試。
性能測試要點:
1、 性能測試是在功能測試完成之後進行。
2、 性能測試計畫、方案一般與測試用例統一在一個文檔裡。
3、 測試環境應儘量與用戶環境保持一致。
4、 性能測試一般使用測試工具和測試人員編制測試腳本來完成,性能測試的環境應單獨運行儘量避免與其他軟體同時使用。
5、 性能測試的重點在於前期資料的設計與後期資料的分析。
6、 性能測試的用例主要涉及到整個系統架構的問題,所以測試用例一旦生成,改動一般不大,所以做性能測試的重複使用率一般比較高。(說明:當系統中出現的某個功能點需要修改,它一般只會影響到功能測試的設計用例,而對於性能測試,很少影響到性能測試的設計用例。但是如果某個功能有較大的修改,性能測試也應該進行重新測試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